翻译史相关论文
本文旨在更新学界对明末科技翻译的两点认识。利玛窦仅仅翻译前六卷《几何原本》,并非完全出于传教的实用主义,而是由于既想引入数......
本文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划分的四个历史阶段为依据,梳理一百余年来......
翻译史研究在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及文化研究的翻译转向语境中,逐渐成为人文学科研究的热点。关于翻译史的讨论尽管热烈,但还有一些......
丁福保是近代西医在中国译介、传播的枢纽性人物,其一生借道日文编译了大量西方医书,从而将西方现代医学知识系统地引入中国,为中国医......
陶瓷融汇中国传统文化中文字、绘画、纹样等多个领域,自古是中外文化沟通的重要载体之一。中国陶瓷典籍记载陶瓷生产发展史与名物制......
俞森林教授的新作《道经英译史》,是翻译史研究跨学科实践的一部著作。该书结合翻译学、道教学、海外汉学和文献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
自霍姆斯对翻译学科分类之后,翻译理论成为翻译研究不可忽视的研究内容。西方翻译理论长期指导翻译实践、翻译研究、翻译教学,通过......
在中国科技翻译史上,晚晴至民国(1840~1949)是一段十分重要的阶段。在此期间,西方科学技术大量引入中国,一些相关术语对后世产生了深......
近十几年来,海内外学界对中国古典小说在英语世界的翻译与传播之研究持续升温,但翻译底本的问题总体上较少获得重视和仔细考证,尤......
近代中日两国引入西方学说时,最初的手段是用中文/日文进行介绍和翻译.相较"介绍"而言,"翻译"往往能够详细、系统地传递西方学说,......
昭和二十六年(1951),松枝茂夫教授出版了他历时11年完成的日本首次全译120回本《红楼梦》(岩波书店,全14册)。《红楼梦》从最初传......
语篇·功能·翻译四川教育学院张韧语篇是语言使用的实例,承载着一定的功能。对此展开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使篇章语言学成了语言学界......
<正> 《中国翻译》1994年第4期载刘超先先生《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线索研究》一文,宏观地探索中国翻译理论的发展脉络,读后受益不少......
所谓翻译批评或翻译评论,是指根据有关理论和观点对翻译思想、翻译活动和翻译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以提高翻译者的整体素质和翻译的整......
Understanding这名词从动词understand来,早在小学就听老师讲过,谁也无须不耻下问。我们当然也不至于贸然发问。但,这是哲学术语,......
这篇关于《中国科学翻译史》评论文章,重点评述了它的内容与写作方法上的十大特色,阐明它是中国翻译界当前的一部具有深刻学术价值......
作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翻译家,林纾和鲁迅对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对于他们的翻译,学......
我国翻译界长久以来以忠于原著的观点为主流,但是晚清的翻译却出现了盛行意译的风尚,译者随意改变原作体例,大加增删,甚至以译著为......
翻译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具有巨大的力量。然而,无论从历史的事实着眼,还是从今天的现实观察,译者的隐身现象不可否认。......
19世纪中叶以来,亚洲国家在引进和传播西方思潮、学说与经验的过程中,翻译扮演了重要角色。翻译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也受到越......
翻译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本文主要从现代汉藏翻译史的三个阶段,来研究翻译在汉藏文化交流中的传......
(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一、引言翻译史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译学传统发展以及将来构建新的译学体系有着......
【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承的视角审视翻译交流活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客观存在,对中国翻译的历史高潮、中国传统翻译的实质与当代翻译的关......
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诗人、学者以及政治家,郭沫若的各种成就早已见惯于世。近年来,随着译介学在中国的发展,郭沫若的翻译成就越......
自1898年我国第一部由女性翻译的西洋文学作品问世以来,以女性为主体的文学翻译活动已历经百年有余,女性翻译家为我国的文学译介做......
翻译书评是一种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作为精神产品的译学图书具有评价与传播功能。翻译书评具有三种文化功能,即:......
中国社会由古典格局向近现代格局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欧洲近代科技观念和知识的传入,而这种大规模的系统传输得以实现,是由于近三......
一般认为,作家、作品以及事件是翻译文学史书写的基本构成要素,但循此写法,却不足以体现翻译文学史的深度,还需具有通性意义的历史......
宗教翻译属文化翻译,具有显著的目的性。本文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以交际语境顺应为视角,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宗教翻译进行考察,通过......
翻译是文化交流中的第一件利器,尽管严格意义上的中朝文学翻译史开始得较晚,但在两种文化的关系史上,翻译的作用不容低估。本文拟......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纪美国诗人、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美国浪漫主义思潮时期的重要成员,小说以哥特......
要说极清浅又极深刻的典范,当属《小王子》。这部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法国童话,已经成为无数读者心中的不朽经典,犹如头顶的日月星辰......
摘要 本文通过对翻译的定义、忠实原则以及如何对待西方译论等一些有争议的个案的分析,强调了在翻译研究中坚持辩证观的重要性。 ......
摘要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西方文化翻译学派,是当代译论研究的热点。然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学派的翻译观却有其自身无法逾越的......
对文学翻译理论的争论久已有之。在我国的历史尽管短一些,也有一个多世纪了。当年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依然是翻译界普遍认可的标准......
作为中国近现代翻译史上重要的女性翻译家,杨绛对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纵观杨绛对翻译的思考与实践,可以发......
晚清翻译文学的空前繁荣,带动了文学理论建设。除梁启超等人的小说理论之外,一些译家在序跋、评语、随感和其他论述中,也开始注意......
摘要 对翻译研究类型的研究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较为系统、全面的讨论却比较欠缺。本文对翻译研究的八对类型进行了系统梳理......
摘要在我国翻译界,无意当中出现了“泾渭分明”的实践者和理论者两大阵营。翻译实践者大量的从事翻译实践活动,却没有或甚少对翻译进......
译学词典问世较晚,中外较大型译学词典的出现均始于1997年,故译学词典的编纂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是一个崭新的课题。附录虽是词典的......
由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于2012年12月6日在北京举行。座谈会的主......